公共餐具安全风险不容忽视。11月22日,公共餐具合格率与智能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公共餐具安全领域的众多专家就公共餐具安全相关法规标准、智能技术、配送混装、风险监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会上同时发布《餐消行业自律发展2023—2033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引导餐消行业品牌化、智能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力争在除渣、清洗、消毒、烘干、包装、配送等餐饮具所有的环节实现智能化,争取10年内实现集中消毒餐具市场覆盖量翻番,真正阻断病毒通过公共餐具传播,切实保障消费者用餐安全。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餐饮具集中消毒分会会长吕先铭介绍,自2013年以来的10年间,每年11月22日都会举行一次公共餐具安全的相关会议,对当年的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和餐饮单位自洗餐具情况做研讨分析,并提出建议方案。“能够正常的看到,10年来,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发生巨大变化,手工作坊、黑作坊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失,餐消行业的正规企业具备了承接中高档餐饮和单位食堂餐具集中清洗消毒业务的能力。”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共餐具安全还存在一定问题。会上发布的部分知名餐饮店后厨餐具清洗视频,公共餐具存在的安全问题触目惊心,视频显示,饭店后厨狭小难以做到餐饮清洗消毒、餐具摆台二次污染情况严重、服务员和洗碗工缺乏餐具清洗消毒专业相关知识、清洗完的餐具感官不合格等情况较为普遍。
“饭店自洗餐具未经检测直接向消费的人提供使用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风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杨舒然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人们外出就餐的机会持续不断的增加,消毒餐(饮)具与食品非间接接触,因此其卫生状况的好坏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与食源性疾病传播和食物中毒发生密切关联。
近年对消毒餐(饮)具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监测发现,餐具消毒存在消毒温度或时间设定不合理,消毒剂不正确使用以及操作工人卫生意识差、操作不规范、消毒后储存不当等问题。碗盘勺杯一体的不合格率相对则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为碗盘勺杯一体的消毒餐具多为企业消毒且包装完整,消毒相对彻底,独立包装也降低了二次污染的概率,故不合格率较低。
“公共餐具集中消毒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全国职工健康促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兼秘书长李叶飞认为,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的人做,全国职工健康促进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倡导职工餐厅的餐具委托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专业清洗消毒,确保职工的用餐安全。
来自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觉得,随着国家标准《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的实施,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监管更加严格规范。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相关分会负责这个的人说,在餐饮具集中消毒智能化方面,行业协会和国内多家有关技术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沟通,争取在除渣、清洗、消毒、包装、配送的所有的环节实现智能化。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锐介绍了潍柴新能源商用车为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提供餐具配送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确保配送的餐具符合规范要求,能预防干净餐具和脏餐具交叉污染,让餐具配送更经济、更环保。
业内专家这样认为,公共餐具相关国家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的实施,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餐具清洗、消毒、存储都提出了强制要求,不少餐饮服务单位在落实执行标准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在更多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这样一些问题或将得到一定效果改善和提升。
与会代表同时指出,一次性塑料餐具不合格问题严重。很多饭店为了方便,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造成大量的污染,所谓的稻壳餐具、玉米碗大多仍是化工产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较大。不少一次性塑料餐具改头换面、重新包装,虽然也有生产许可证和执行标准,但实际生产环境、材质和包装流程堪忧。来自江苏连云港和辽宁绥中的企业代表均建议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加强立法、严格执法,让廉价的不合格产品远离市场。
值得肯定的是,此次会议发布的规划,计划未来10年在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通过行业的品牌化、智能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不断适应餐饮业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吕先铭说,在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争取10年内实现集中消毒餐具市场覆盖量翻一番,更好解决餐饮服务提供者自洗餐具缺空间、缺时间、不专业、没检验测试流程、食品安全风险大等问题,阻断病毒通过公共餐具传播,保障消费者安全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该规划虽然是行业自律行为,但是从过去10年来看,规划将会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北京乃至全国的公共餐具安全事业或将迎来加速发展期。吕先铭表示,将加大行业的整合和宣传,规范企业的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行业信用,建立更完善的保障机制,打造优质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北京模式并复制到全国。